李予人

「少年回头望 笑我还不快跟上」

18年3月开始的整合创新课程,很有幸跟我的黄金teammates一起合作了这个项目。

对于这次的整个设计过程其实我收获非常大,可以说是大学以来最有收获的一次课程。突破点第一个在于我们终于真正的走出去调研,第二个在于亲身体验尝试了理论方法。

因为课题背景问题,调研时间选在了一天晚上十点厦门高崎机场,一直到两点才回来。过程中还有录音拍照。其中其实有很多有意思的情况,不过现在时间有点久了23333。这次果断的调研让我们后期的进度顺利很多,验证了一些想法也展开了一些没有想到的地方。回来之后整理了一本访谈记录,真的是蛮有意思的事情。

第二个的kano模型呢是一种问卷方式。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真实实践才发现了平常问卷的许多问题。首先在问卷用词的斟酌上,我们在发放问卷之前还找了几位同学来测验流畅度。其次发放问卷的对象,以往都是朋友圈一发、群聊一发就完事,但是小敏老师提出我们不应该在系里的群发,因为大家都是设计师,思维和普通用户是不一样的。于是我们有目的性的发放了一些之前的同学还有家人,总共收回70份有效问卷。第三是对问卷的分析,不仅仅是直观看到表面数据,还有观察到不同顾客属性之间对某一品质的观点差异。我们先对数据进行一个总的统计,将问卷涉及的五个品质构面依照 Kano二维品质模型来分类;再探讨不同顾客属性变量对于 Kano 模型分类后之品质属性是否有差异;最后依此进行设计。

其中我们注意到很有意思的是,不同的顾客属性确实在不同品质之间表现出了差异性。我们尝试思考背后的原因,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。比如说:在男性与女性顾客对于“提供收纳置物板”这一品质上,男性普遍认为这是“一元化品质”,但女性认为这是“当然品质”。究其原因,大概是在于女性总是有更多零碎的小物件需要地方放置。再比如说:对于“提供叫醒服务”这一品质,不同年龄段的顾客表现出较大差异。18-25岁的群体认为这是一项“魅力品质”,31-50岁的群体则认为这是一项“反转品质”。我们思考后认为,因为这一辈的群体从小接触较多电子产品,习惯于依靠手机等电子设备的闹钟唤醒,对这些产品有较强的信任感;但是长一辈却是近几年才开始接纳使用电子产品,在成长阶段一直依靠其他的设施唤醒,想法已经定型。总之,是由于成长环境不同导致了这一差异。

总的来说这是一次很特别的体验,而且很容易的这个产品得到了福大用户体验的一等奖,还是很开心的。希望再接再厉,把它完善的更好。

评论
热度(1)

© 李予人 | Powered by LOFTER